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亲们!白粉病的防治!

    信息发布者:万松山
    2017-07-06 22:18:57   转载

    烟草白粉病

    烟草白粉病俗称“上灰”、“下霜”、“上硝”。该病多为害成熟老叶,由下向上发展。叶片发病,初为近圆形的黄褐色小斑,后斑上现白色粉状小点,使病斑呈毯状,斑块扩大,白粉布满整个叶片,病叶先褪绿变褐,后枯死。严重时为害嫩茎,病茎上也布满白粉。病叶烘烤后薄如纸,色暗锈褐色,丧失经济价值。中国各烟区均有发生,其中以华南、西南和华中烟区最为普遍,危害也较重。除为害烟草外,还可为害葫芦科、菊科等植物。

    别称

    上灰

    中医病名

    烟草白粉病

    英文名称

    Powdery mildew of tobacco

    常见发病部位

    植物叶片

    病害症状

    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,病斑多从下向上扩展。 主要发生在大田期。

    幼苗受害后,叶上长满白粉,叶色变黄,逐渐干枯死亡。

    大田期成株发病,通常在比较老熟的叶片上先发生,从叶脚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蔓延,很快遍及全株,被害的叶表面出现近圆形的病斑,然后整个叶呈灰色,着生一层白色物。严重时也危害嫩茎,后期病部组织变黄变褐而枯死。 [1]

    病原特征

    病原为烟草白粉病菌(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.),属子囊菌亚门,核菌纲,白粉菌目,白粉菌属。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。

    烟草白粉病由半知菌亚门的烟草粉孢菌(Oidium tabaci Thǘm)侵染所引起。其有性态则归入子囊菌亚门的二孢白粉菌(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.),但有性态很少发现。病菌菌丝具分隔,无色。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,丝状,较短,无分枝,大小约80~120×12~14微米,顶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串生,由上而下顺次成熟,无色,单胞,圆筒形,大小为30~32×13~15微米(图2)。病菌生长适温22℃~28℃。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3℃~25℃,最适相对湿度60%~80%。在相对湿度20%以下仍有少数孢子可以萌发,但在相对湿度100%或水滴中却极少能萌发。病菌属专性外寄生菌,全部菌丝体长在寄主表面,以吸胞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。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,有许多不同致病型的生理小种,它们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差异很大。病菌寄主范围广,除烟草外,还能侵染葫芦科、菊科等100多种植物。

    传播途径

    病菌在病残体、茄科寄主或再生烟上越冬,借风、雨进行传播。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6~26~C、相对湿度为60~75%。施氮肥过多、烟株生长茂密、出间通风透光不良时,下部叶片易发病。该菌喜中温中湿的环境条件,反而高温高湿时,则不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。[1]

    发病条件

    主要是高温、高湿、遮荫,通风不良条件下易发病。

    防治方法

    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中心,加强栽培防病,辅以药剂防止的综合措施。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:


    烟草白粉病

    (1)选用抗病品种

    烤烟有DC202、F110、F111、F223;晒烟有“廉江”、“唐蓬”、“金英”、广红13号;白肋烟有G.S、白肋21;香料烟有伯克44;雪茄包皮烟有“TV”等,可因地制宜选用。

    (2)摘除染病脚叶

    白粉病的发生自烟株下部较成熟的叶片开始,自下而上蔓延,烟农为了减少损失,往往将下部侵染白粉病的未成熟叶提前采烤,大大减少了田间传染病源,对降低病情上升率有很好抑制作用。在烘烤过程中,吊黄后直接进入干筋期温度,避免了定色期棕色反应。勿在低洼地、连作地种烟;整治排灌系统,实行高畦深沟栽培,雨后及时排除积水;配方施肥(N:P:K=1:2:3或1:2:2),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。

    (3)药剂防治

    20%粉锈宁可湿粉1000~1500倍液,70%托布津+75%百菌清可湿粉(1:1)1000~1500倍液,50%退菌特可湿粉600倍液,40%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,50%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~1000倍液,或45%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800~1000倍液,在植株封行时开始,连喷2~3次,隔7~10天一次,交替施用,喷匀喷足。

    (4)绑杆上炕前喷施甲基托布津

    白粉病分生孢子发芽最高温度为32 ℃,烘烤时变黄温度未超过32 ℃时,病害可继续发展,往往1 级病叶(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 %以下) 进入烤房后,病斑仍继续扩大,甚至布满全叶。绑杆上炕前对病叶喷施甲基托布津,能有效抑制病斑的扩展蔓延。

    (5) 烟田积水

    往往造成田间湿度大,利于病害流行,应采取高起垄栽培,经常保持水沟通畅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。

    (6)及时采烤脚叶

    改善田间光照、通风条件,降低田间湿度,减少病害蔓延。

    (7)作好定期定点观察

    掌握病情发生动态,搞好预测预报,及时指导防治。

    常用药剂 三唑酮、硫菌灵、苯菌灵、多菌灵、甲霜灵·硫磺、多抗霉素、百菌清、灭病威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